端午节的来历作文350字

时间:2025-07-10 21:24:59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350字(精选29篇)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350字(精选29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的来历作文350字(精选2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350字 篇1

一天晚上,写完作业后,我问爸爸:“爸爸,端午节的来历是什么呀?”爸爸笑着对我说:“好,今天我就来给你说说端午节的来历。”

我犹豫着说:“我好像在书上看过,是为了纪念一位诗人。”爸爸摸着我的头说:“是呀,那位诗人叫屈原,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

爸爸接着严肃地说:“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人,为国家尽心尽力,可是后来却受到坏人的迫害,被放逐到江南。秦国大将白起攻破楚国国都后,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了,对前途感到绝望,他选择了为国捐躯,就在同年五月初五跳进汨罗江自杀了。”爸爸接着又说:“两千多年来,每到五月初五,人们就把粽子投入江中,据说是拿粽子去喂鱼,以免屈原的尸体被鱼吃掉。这也是每年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我满怀深情地说:“原来,我们端午节吃粽子,为的就是让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屈原为国捐躯的爱国精神啊!”爸爸高兴地点了点头。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350字 篇2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瑞阳节、重五节。据说端午节的由来和屈原有关。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深受信任,可是遭到了小人的的陷害,被楚怀王赶出都城,流放到异地他乡。后来,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痛不已,在农历的五月五日,抱起石头,跳进了泊罗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悲痛欲绝。纷纷来到泊罗江边打捞屈原的尸体。渔夫们划着船在江上来回寻找,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效仿。一位老医师还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希望蛟龙水兽喝了以后晕倒,就不会去伤害屈原的身体。后来人们怕蛟龙把饭团吃掉,就用楝树叶包上饭,外面缠上彩线,变成粽子丢进江里。

从此,每年的5月5日,就有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350字 篇3

农历5月初5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当到了这一天,人们都要包粽子、赛龙舟。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他非常爱民,深受老百姓的拥护。那个时候,秦国的实力非常强大,屈原想联合各个国家一起对抗秦国。可是却遭到楚国贵族的强烈反对。屈原见秦国的军队已经快要撞开楚国城门。心想:国家已经没有希望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于是,他在农历5月初5这一天投江自杀。

屈原死后,老百姓纷纷把用辽叶包好的粽子投向水里,怕水中的猛兽吃了屈原。为了惊动鱼儿不让它们吃屈原的尸体,好寻找打捞屈原的尸体,人们还制造了一种叫“龙舟”的长船。每到端午节,人们就赛龙舟。

一直到现在,我们依旧过着端午节。端午节成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按规定放假一天。现在过端午节不再局限于吃粽子和赛龙舟,有条件的可以去外地旅游,没条件的也可以在家乡郊游。

至今人们仍没忘记屈原这位“爱国诗人”。我们一定要继承先辈的志愿,更好的建设我们的祖国。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350字 篇4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350字 篇5

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有生气勃勃的春节,秋意浓浓的中秋节……但是我最喜欢端午节,端午节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呢!战国时期,请过为了统一中国,向楚国发兵攻打,但是却攻打不下来。就假装发求和信,楚怀王就打算签下求和信。这是,爱国诗人屈原,他是大臣阻止楚怀王,而受到楚王和众臣的指责,被降职回老家。就在五月初五的时候,楚怀王被秦国杀害,楚国就灭亡了,屈原听到消息后,百感交集、心如刀绞。最后抱着一块石头,跳进了楚江里,自杀了。这是,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后来,屈原的爱国精神把老百姓感动了,在屈原投江的那一天,他们都到楚江边,为了不让江中的鱼虾吃了屈原,就把米饭投进江中,不让屈原被持刀,还在那一天坐小舟去打闹屈原的尸体,后来就出现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和挂艾草的端午节习俗。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不仅是端午节,还有许多节日值得我们去探索,屈原这种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350字 篇6

今天是端午节,我和妈妈的早饭是粽子。我一边吃粽子,一边问妈妈:“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呀?”妈妈就给我讲了一个关于屈原的故事。

战国时期的一天,秦国打败了楚国。爱国的屈原觉得国家要灭亡了,理想实现不了,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然后,屈原就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入大河。大家划着一条条船,把一个个饭团扔入大河里。人们希望鱼儿不去吃屈原的尸体。

现在的端午节,人们赛龙船,包粽子,放风筝,挂艾草……我最喜欢吃粽子,因为我的外公会包,肉粽和蛋黄粽,还有豆沙粽。

其实,在屈原的故事发生之前就有端午节了。后来,屈原跳河的那一天正好是端午节。于是,人们就把端午节变得更隆重了。

今天,人人都过端午节,是为了记念伟大的屈原。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350字 篇7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我们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重五节……

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是怎么起源的吗?如果不知道的话,那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吧!传说,在战国时期有一位楚国人很有学问,他的名字叫屈原。屈原是在楚王身边做官的,一心想使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可是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都城被敌人占领,百信遭难,悲愤极了。于是便在五月初五写下绝笔作《怀沙》,然后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了。人们得知这个消息后,都出来寻找屈原的尸体,可就是找不到,后来人们害怕鱼儿把屈原的尸体吃了,便用米包成粽子扔进江里喂鱼,所以后来在每年的 ……此处隐藏6895个字……>为了世世代代纪念屈原,人们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屈原跳河的日子作为。

后来,人们就以吃粽子,的方式,永远纪念屈原。听到这里,我不禁流下了晶莹的泪水……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350字 篇25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每到端午节,我们就欢快地唱起这首儿歌。

每年的 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另外端午节也叫端阳节或重五节。

端午有很多习俗都与“五”这个数字联系在一起。很多家长都用红、黄、蓝、白、黑的五色丝线系在孩子的脖颈、手腕上,称为长命缕。而且,每家都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

端午节时,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相传龙舟竞渡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我们把粽子投进江河是让鱼蛟虾蟹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

中国的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节是龙节,是四五千年南方少数民族纪念龙神的节日,但是,现在全国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了

南方过端午节的时候、要吃“五黄”即是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的粽子、雄黄酒;不论南方还是北方,端午节这天,都要在儿童的额头那里画上一个“王”字,还要戴一些五颜六色的香囊呢!

端午节是在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或地区非常流行。

每到端午节的时候,人们都会把房子打扫的干干净净,还要在厨房里洒上雄黄水,可以用来杀死毒虫或者防止毒虫孳生。

这就是我们中国的端午节,你知道了吗?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350字 篇26

有人说端午是一个“毒日”,但为什么我们还要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呢?端午节的祝福语是“端午快乐”还是“端午安康呢”?

5月5日是“恶月恶日”。因为天气很恶劣,很多地方特别干燥,蚊子也很多。一被蚊子叮到,每天都很难受,容易治疫病,所以人们普遍认为5月是一个“毒月”,五日是“恶日”。5月5日这一天更被认为“恶月恶日”。历史上我们最熟知的跟端午相关的事迹有很多,比如“屈原、伍子胥、曹娥跳入江中”等等。

“恶月恶日”的五月初五,人们采取了一系列变化,一句“端午安康”是在人人自危时刻最温暖的祝福。所以古代中国人在端午这天用箭射击图上的五毒,我打不死你,还吓不死你吗?采菖蒲艾草,向自然借来力量保护身体,采雄黄凭智慧加工药物驱散毒虫。配香包以巧思创造美物,解决各种问题。中国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将凶险的“恶月”过成了安康的“端午”。

用一条龙舟,连起多少雄心,龙是中国人最重要的图腾。用一个粽子包容世间种种变化,今天看到的粽子都是五花八门的。

我们通过粽子,保存以身报国的英雄故事;我们通过赛龙舟共同争取一个目标;我们通过喝雄黄酒,挂菖蒲,将经验应用于一次次的危机,这就是端午的力量。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古老的中国已有答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流传千古”……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350字 篇27

每年的五月五日是端午节,在这一天人们都要吃粽子,关于端午节吃粽子我还知道一个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有四种,其中以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弟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阴历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打捞他的真身,有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虾吃饱了,就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效仿,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棕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350字 篇28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马上我们又要过什么节了呢?哈!马上就要过端午节啦!咦?那端午节又是怎么来的呢?你想不想知道?想知道的话那么我就来告诉你:

这个大家可能都知道:为了纪念屈原。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投罗江自杀,死后被蛟龙所困,世人很伤心。于是,每到五月初五,便投五色丝棕于水中,以此驱散蛟龙;又有人说屈原自投罗江之后,当地老百姓立刻划船捞救,一直划到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尸体。那时恰巧下起雨来了,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到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大夫时,再次冒雨行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龙舟竞赛。看来吃粽子,赛龙舟都与屈原有关。有人还做了首诗:“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文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志诚冤!”

为了纪念屈原是端午节的来历之一我还有个关于端午节的来历的故事呢!那就是恶日说。这个大家可能就不熟悉了那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据《史记》记载,孟尝君生于五月初五,他父亲曾让他母亲放弃田文,理当这一日生的孩子会害父的。为什么呢?因为《风俗通义》中有“五月初五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说法。东晋大王镇恶出生于五月初五,他祖父便给他起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出生于五月初五,从小便寄养于宫外。可见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这样在五月初五插菖蒲,艾叶以驱鬼熏苍术以避邪是顺理成章的。

端午节的来历真多啊!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350字 篇29

“端午节”由来已久。分大端午和小端午。小端午是农历五月初五大端午是在五月十五。端午节又叫“龙舟节”。说起这些节日,还有一段悲凉的故事!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周围的人纷纷走到江边划船打捞。人们争先恐后的,要把屈原救上岸。打捞了很久以后,人们还不见屈原的尸体,就回家拿米团扔往江中,不让江中的鱼、虾、蟹、等把屈原的尸体吃掉,于是有了现在的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就是吃粽子了。粽子一般用糯米做成。把糯米,还有包粽子的竹叶泡在盆里一天一夜。再用叶子把粽子包成三角形,每一个角放上大枣或花生,为的是不让米溢出来。粽子包好后,慢火煮一下午。粽子煮好后,打开锅,芳香四溢,竹叶的香味,粽子的清香,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

端午节还有一个传统;用艾子叶驱蚊。以前医疗不发达,有些体弱残疾的人被蚊虫叮咬后会死亡,把艾叶放在门上有一种避邪的作用。人们还在端午节这天绑许多五彩线。用一些小果壳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中间有一个小孔,将五彩线把小果壳穿在一起,绑在孩子们的手脚上,以示吉祥如意。

中华民俗源远流长,这不是迷信,而是传统习俗。我们应该去尊重它、保护它。让古老的传统文化成为民族的和谐,为经济的腾飞做出贡献。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350字(精选2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